三国之银狐_第八章 建立学阀与八百个心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建立学阀与八百个心眼 (第2/8页)

各地口音不同,造成了平民想要入学可谓难如登天。

    入学门槛高,起点高,上限也更高,没有那种顶级天赋和毅力,底层百姓就很难有出头之日。

    这也是为什么家学流行的缘故。

    因为家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经验传授,家族长辈已经帮伱完成了前期知识积累,你可以长时间跟在长辈身边学习,获取的知识难度就大大降低。

    这样代代有学问,代代能做官,便能建立起门阀世家。

    而平民和底层百姓就不具备这种条件,造成汉代寒门以上人才辈出,寒门以下人才极为凋零。

    沈晨目前的打算就是先建立一套完整的蒙学体系,比如自己研发拼音,标点符号,尽量简化生僻字、繁体字,创造一门更利于底层百姓攫取知识的学问。

    但这还仅仅只是个基础和开头。

    七经也算是进行过整理的,然而体系并不全面。沈晨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学习体系,就必须做到像后世九年义务教育里高中政治书里提到的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诸葛亮就非常好奇沈晨打算怎么做到提取精华,去之糟粕,于是问道:“此事我可以帮你,但阿晨你必须告诉我该怎么做才是。”

    “建学首要是教学生认字,其次就是为了培育他们的精神。“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一个人的道德就在于其精神体现,而要培育其精神,就得培育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诚悌勤雅恒。”

    沈晨说道:“只是一条一条教育,按照七经来解读,已经不合时宜。因此我们必须归纳总结,如教授弟子爱国、爱民、培育其民族认同感,塑造其忠孝的道德精神,以此来完成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