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宋_第六百五十五章:教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五章:教育 (第3/7页)

,其实常去听课的也不过一二十人罢了,教的《武经七书》包含了《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等。

    说起来这些书自然是极好的。

    可书终究是死的。

    即便将这些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又如何呢?

    不能灵活地运用,不能与战场之上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那书读得越多,可就真是越害人了。

    你怎么可以指望那些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战场的老学究们,在武学里教出一名合格的军将呢!

    萧诚当然要对眼下大宋的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样的改革,从下到上是行不通的。

    唯有一招,从上往下来改。

    如果说高考是现代教育的指挥棒,那科举考试,便是大宋教育的指挥棒了。

    第一个要改的,自然便是国子监下设的六所专科学校。

    能考到这六所专科学校之中读书而且能成为上舍生的,是够资格直接成为官员的。

    今年秋季的国子监招生,所有人赫然发现,六大专科学校的名额与往年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书学的招生名额,较之律学、武学、医学、算学而言,竟然少了许多。如果说这个标志还不够明显的话,那刚刚结束的天宋三年的进士试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卷子是首辅萧诚亲自出的。

    考了二天。

    第一天考策论,也就是对天下大事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题目很宽泛,考生尽可以捡着自己擅长的来,当然,想要写出有实际东西的内容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考虑的这一阶的主考官是萧诚,那么要写的东西,也就很明了。

    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