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宋_第六百五十五章:教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五章:教育 (第2/7页)

还会出次去资助一些寒门子弟。

    但凡发现寒门之中出现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好苗子,自然是从小就把人挖走。

    如此长时间地积累下来,一张庞大的无形的网络便开始形成了。

    朝廷出台科举制度,本来是想要为底层人打开一个向上的通道,初衷自然是极好的。

    但时间一长,这个通道仍然被有钱人家,官宦子弟所把持了。

    穷人家,有几个又能从小便读得起书呢?

    笔墨纸砚,对于普通人家可真是一笔不小的耗费。

    为了聚拢人心,稳定局势,定都江宁府的第一年,朝廷便举行了新朝廷主持下的第一次科考。

    当时萧诚还在忙着算计辽国人以及伪赵伪齐,这一块自然是兼顾不了。

    但现在,他终于腾出手来了。

    大宋的教育体系其实是相当完备的。

    国子监之下设了六个专科学校,教授律学、算学、书学、画学、武学、医学,算得上是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了。

    只不过随着抑武重文的朝廷方略定下来之后,书学这一脉便一骑绝尘,将其它学科远远地甩到了身后。

    曾任大宋首辅的韩琦的一句东华门唱名方是好男儿,更是将这股子风潮推到了顶峰,其它学科,基本上也就一蹶不振了。

    时人都忙着去读四书五经,去学诗词歌赋,以期能用这些东西来搏一个东华门唱名,能搏一个光耀门楣,封妻荫子,其它一切,自然就是落了下乘。

    律学也好,算学也罢,抑或是医学,也被不屑地说一声匠气。

    就更遑论于武学了。

    东京还没有被攻破的时候,时任国子监武学教授的是一帮老学究,而武学名义之上有学生百余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