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2 电子战(中) (第7/8页)
轴承、没有转子,也就是没有“陀螺”的“陀螺仪”。这些仪器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叫“角运动传感器”,但是“陀螺仪”之前是在是太得人心了,所以大家还是将其称之为“陀螺仪”。 这些新一代“陀螺仪”分为四类:流体陀螺、振动陀螺、光学陀螺和粒子陀螺。其中流体陀螺按照其工作方式分为热对流式和射流式;振动陀螺按照振动原件的不同分为梁式、叉式、圆环式和板式。光学陀螺按照其构造不同分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光机电陀螺;粒子陀螺目前还处于装逼的高大上阶段(研发中),根据其工作粒子不同暂时分为原子陀螺、离子陀螺和超导(电子)陀螺。 简单的介绍一下骗字数吧(笑,大家也可以用来装逼),流体陀螺和振动陀螺的原理基于科里奥利效应。科氏效应是物体的惯性在其同时有线运动和角运动时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看起来很牛逼、很高大上而实际上很简单的自然现象。 就好比是人站在旋转着的轮盘上,如果原地不动,可能只感受到有个离心力使人向外甩。如果顺着这个力向外侧走动,就会站不稳,觉得要向后倒。这是因为轮盘外缘半径大,它的向前速度就快,人原来在内缘速度慢,到了外缘就会觉得脚下的轮盘速度变快了,人的身体由于有惯性就要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这个向后倾斜的惯性力量就叫科氏力。 科氏力的大小与转盘的角速度以及人体沿转盘径向移动的线速度成正比,而流体陀螺和振动陀螺利用科氏效应,通过测量科氏力的大小就可以得到他的转动角速度的具体数值。 光学陀螺和粒子陀螺的工作原理则超越了经典的牛顿力学,光学陀螺是以光的“运动速度保持恒定不变”这种与惯性类似的特征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