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372 电子战(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2 电子战(中) (第6/8页)

有20海里!

    这一壮举震惊了世界,让液浮陀螺瞬间走俏。但是,液浮陀螺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其结构相当的复杂,造价更不是一般的高。除了军方能用得起,民用可能性实在太低。

    所以,针对液浮陀螺的缺点,新一轮攻关又开始了。到了1965年,费伦蒂公司首先开始研制一种挠性支撑的动力调谐陀螺。这种陀螺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造价相对便宜,而且精度也不错。优异的性价比使其被不需要成年累月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对象广泛使用。

    然后出场的就是静电陀螺了,这是用静电来支撑的在真空中高速旋转的转子陀螺。其实1952年就出现了相关的设想,进入六十年代才逐渐实现。这种陀螺仪的精度相当的牛逼,对比一下吧!

    早期的框架陀螺仪(机械陀螺仪)精度量级约为1-10-1度每小时,动调陀螺仪约为5x10-2-5x10-3度每小时,浮子陀螺仪则是10-3-10-4度每小时,静电陀螺仪可高达10-6-10-7度每小时。而到了太空中,在失重和真空环境下,静电陀螺仪的精度还会增长到10-9-10-11度每小时的惊人量级。所以高精度的静电陀螺仪广泛用于卫星、洲际导弹和航天飞行器上。

    可能有同志要说了,既然静电陀螺仪这么牛逼,是不是已经是技术最高峰呢?还真不是,因为其精度确实高,但价钱也是水涨船高,而且制造难度相当的大,一般的国家根本玩不起。而且对于一般性的导航来说,也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

    所以聪明的人类并没有在陀螺轴承这一条路上走到黑,陀螺的核心就是轴承,而那个轴承也是一切问题的难点,能不能避开它呢?其实是可以的,随后人类发明了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