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1 生产问题 (第7/9页)
前,比如长距离机动的时候,几乎不会用坦克本身的动力跑路的,那太奢侈了。装甲部队集结和机动的常规也是正确的做法是乘坐平板汽车或者火车转移。进入集结地点之后,再下车重整序列之后作战。 说不客气点,那种以为装甲部队一路突击上千公里,时时刻刻靠自身动力向前冲锋的场景,多半是幻想,而且还是土豪级别的幻想。现实中没有任何国家会这么干的。而且这么干坦克手也受不了不是,那玩意儿里面不舒服! 实际上不管是二战还是之后的历次有装甲部队参与的战斗,一两天之内向前突进上百公里的战例都是少之又少,苏联玩坦克流很暴力吧?冷战时期,规定摩托化步兵师(其实就是机械化步兵师)一日的突击距离是多少?三十公里的样子,至多五十。 为什么这个数字这么低?难道是苏联人坦克不够多、柴油不够烧?肯定不是,因为要达到这个突击距离都不容易。如果不管不顾得让装甲部队硬冲,一天飚上百公里不是问题,但是抵达目的地后还剩多少能作战的坦克,以及后续部队是不是能跟得上,尤其是后勤保障能不能跟得上,那真心是不好说。 所以说坦克不是家用小汽车,摩托小时寿命很宝贵,是不能随便消耗的,而三百摩托小时已经足够装甲部队完成一次大规模战役的使用了。期间,要么发动机和变速箱大修,要么就已经被敌人摧毁了。 不光是装甲部队存在这个问题,空军一样也存在这个问题,根据之前一个月的战斗消耗,总 装备进行了估算,一架战斗机顶多能执行五六次战斗任务,甚至相当一部分在最初两三次升空作战后就被击落了。委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