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61 生产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1 生产问题 (第6/9页)

更残酷的战斗,红军必须加快生产,必须缩短工时!

    比如t-34坦克,其生产需要大约8000个工时,而李晓峰希望至少减少一半的工时,如果能达到历史上卫国战争末期的3700个工时那就更加完美了。

    “我不需要精雕细作的精品,我只要能够应付大规模战斗消耗的流水线产品!”李晓峰对哈尔科夫180厂领导说道,“保证武器的主要性能不下降,其他的次要方面完全可以因陋就简。现在数量就是战斗力!”

    这样的说法自然让180厂的领导目瞪口呆,之前总 装备部一再强调的是提高质量,说什么质量就是生命,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怎么到了某仙人这里,就完全变了一个调子呢?

    李晓峰对此的解释是:“此一时彼一时,之前我们没有预料到战斗消耗会如此的大,更没有意料到敌人是如此的凶残。前线部队的损失很惨重,如果不尽快供应充足的坦克,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只顾质量不管数量了。我唯一对你们的要求是,保证一辆坦克能战斗300个小时,300个小时内不出大问题,就算合格!”

    实际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图哈切夫斯基一把将之前攒起来的好牌都输得差不多了,只能先赶紧的想办法挽回颓势,必须尽快补充装甲部队的消耗。

    当然,三百个摩托小时看上去很少,用二把刀专家的算法,这不过区区12天,一辆寿命只有12天的坦克,自然是粗制滥造的山寨货,自然要批判。

    问题是,账不是那么算的,坦克不是家用小汽车,不是代步工具,打仗不是一路开着坦克向前猛冲。在进入战斗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