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3章 小秦淮 我来了 (第4/4页)
扬州人习惯称运河为官河。 引官河水入城,水程大约四里,古称新城市河。 下小东门桥,沿河一路向南,两岸杨柳如烟,桃花映水。岸上多为盐商巨贾的别业,或是美伶名妓的河房密室。一到夜晚,河上画舫如鲫,两岸花灯万盏,芙蓉罗绮,满眼生辉,丝竹笙歌,不绝于耳。 当然,沿河也有少量住户,不过都是枕河而居,大多单门独院,粉墙黛瓦,马头山墙,偶有新建楼房,也是飞檐翘角,格扇花窗,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小秦淮河两岸的河房相映成趣。 置身其中,犹如行走在画中,真不知今夕何夕! 可以尽情地想象,出入河房之内的女佣,尾随着珠光宝气的女主人,抱着或捧着一摞摞光鲜的成衣、绸缎,在麻石铺就的街面上匆匆而过的身影。 据考证,“小秦淮”这个名字,始于康熙年间。 其实不然。 从小秦淮的风格上来看,扬州小秦淮两岸的建筑与南京秦淮两岸的建筑十分相似。 从某种意义上说,扬州小秦淮的万种风情,正是南京秦淮河风情的再现。 所以,“小秦淮”这个名字,可以下此结论:定是源于南京的秦淮河。虽然扬州小秦淮的水并非源自那里。 …… 水墨恒来了。 不过他不是来欣赏风景的。 与他同行的,还有黄飞、水蛋和莫颜。 迎接他的正是漕运总督陈泰。 虽然无心,但陈泰接风的地点,却选在这小秦淮河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