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3章 小秦淮 我来了 (第3/4页)
地灵。 自隋朝建都以来,扬州一直昌盛至今。历来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美誉。 扬州之所以昌盛,理由有很多。 但最重要的两条: 一是在地理位置,扬州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也就是南北水脉的交汇处,从杭州到北京通州的运河经过这里。运河又称漕运,因为地利与管辖之便,漕运总督衙门就设在扬州。 二是扬州近海,府内万民煮海为盐,利润丰厚。全国每年的产盐总量大约三百万引,扬州一地独占七十万。因此,全国巡盐御史衙门,摆在第一位的便是这开府扬州的两淮盐运司。 可以说,漕运和盐运,是古代朝廷的经济命脉所在,而这两大衙门都设在扬州。 常言道,东南乃中国膏腴之地,而扬州则是东南的机枢。 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 到朱明王朝之万历初,扬州比之纸醉金迷的前代,又不知繁华了多少。 毫不夸张,隋唐明清时期的扬州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整个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 有人形容那时的扬州,处处烟波楼阁,家家美酒娇娃,满城的富贵之气、脂粉之乐、骄奢之风,直让外来的游客咂舌。 如果说,扬州城是一座天堂,那么天堂之中的天堂,必属于小东门前的小秦淮了。 小秦淮,南出龙头关,北至北城河,两头都与运河相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