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东海石头街一个即将消失的海丝地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东海石头街一个即将消失的海丝地名 (第9/13页)

掩的往昔,可以看海观船,放眼之下,几乎一览无余,整个石头街就在对面的山脚下。若在往昔,星星闪烁之时,可以看到某家的窗口,透出了昏黄暗弱的光。故此,明月印海,实在玄妙之极。

    由一排石阶往上,便是海印寺的前殿。上面有梁披云题写的“海印寺”三个金色大字。门前有两个青石平雕罗汉,门上两侧各有一副对联:“江中舟楫频来往,海上云山半有无”以及“海日三山观自在,印潭一月色皆空”可见,所谓的“海印”并非海龙王盖有的玉章,而是“明月印海,秋梦临窗”的自然美景。

    再往后走是大雄宝殿,殿上有弘一法师的对联:“海会华岩弘宣十愿;印心净土同上九莲”顺着两边的石阶继续往上行走,则是“大海潮音”和“住大慈悲”之处。这里,敬奉着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立于台前,可以观海望潮,听风品月。若非眼前一片新开发的群楼遮挡,晋江入海口的无限风景,必定是一览无余的。

    由观音殿自东侧行走,便可通向后院,而在西廊之上有宝觉院,这里曾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讲学堂。及到东厢之外,还有一个朱子祠,是后人奉祀朱子之所。山之高处,有座“天风海涛”楼,上有朱熹所题的匾额。及宋末,还有蒲寿庚于此建造的望海楼。

    相传,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大旱,出于诚心一片,寺主持僧建坛求雨。然老天爷不作美,依旧一滴不下。即使主持倍受嘲讽,心痛难忍,遂筑柴为塔,自焚于其中。后来,乡人感念其贤德,遂将骨灰塑成佛像奉祀,后人谓之为醒世佛。民国初年,介净法师从广州来此寺住持,扩建了寺宇,重新兴建海印寺。法师卒后,葬于寺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