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东海石头街一个即将消失的海丝地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东海石头街一个即将消失的海丝地名 (第10/13页)

 海印寺中现有两株数百年的古榕,且有古木数株。古榕以右边一株为长,正是夏日之时,鸟声清脆,榕荫清凉。再往上行走,是海印寺的最上最后面,那里有一座新建的藏经阁,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立于广场一角观望,别是一番闽南古建筑的风味。

    6。石头街与文兴宫

    在那一片被拆迁的空地里,留下一座孤单的庙宇。四围,是一片拆迁后被推为平地的黄土和瓦砾——文兴宫,就在这片平地之中。文兴宫又叫文兴三王府,俗称“阿爷宫”祀奉着保生大帝。它始建于宋末(公元1127年),迄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是继泉州花巷花桥宫之后,又一个祭拜保生大帝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宫宇之一。

    早先,从文兴码头一路上来,就是古石头街。从石头街再往里走,就是三王府,过了三王府,就是文兴宫。而在文兴宫之前的那一片空地之右,就是沉船古迹。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兴旺发达,具有1500年历史的后渚港,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法石作为其重镇之一,有着享誉千年的名气,石头街这一带,在泉州可谓家喻户晓。

    从外表上看,文兴宫与闽南的古大厝没有多少区别。整体依旧是砖、石、木、瓦结构。文兴宫大殿的最前端正中,奉祀“雷、萧、温”三府王爷神像。大殿内二侧石柱有对联:“察往生杀灵周万变,祸yin福善法奉三兴”宫中的文物以石柱和木雕构件为主,其中雕刻造型各异,花鸟人物神态闲奇,制作工艺堪称精湛。

    在文兴宫的对面,过了沿海大通道于晋江北侧,就是文兴码头。由于长年泥沙淤积,涨潮时,这里水波荡漾,一片碧浪;退潮时,这里只剩中间一条细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