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8 飞机的问题(下) (第7/9页)
22、m-25星型气冷发动机,还是基于12y系列的国产m-100系列液冷发动机都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巴蒂尼通过一番测算,发现如果采用现有发动机,那么研制出来的鱼雷机将变成一只慢吞吞的大笨鸟,最大飞行速度很难超过350公里每小时。而且航程会非常有限(不超过800公里),根本就满足不了海军对于鱼雷/侦察机的需要。总而言之这将是一款性能很平庸甚至是糟糕的飞行器(看看美帝的tbd,那货就是前车之鉴)。 当时巴蒂尼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减少一个载员(鱼雷机一般有三名成员,飞行员、领航员/投弹手、无线电员/后座机枪手),减少一个“累赘”的无线电员可以节省百来公斤的重量,但同时也会大大加重领航员/投弹手的工作强度。而且就是减下去一个人,对飞行性能的改善也比较有限,反正是达不到海军的要求。 陷入了矛盾当中的巴蒂尼没辙了,思来想去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在没有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之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上两台发动机。 当时,巴蒂尼偷偷摸摸的就开始了双发舰载鱼雷机轰炸机的设计,加了一台发动机之后,虽然机体尺寸变大了,而且价格也飙升了,可性能终于满足了需求。 甚至在半地下的设计工作中,巴蒂尼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已经用了双发设计,设计难度小了不少,为啥不搞一款集俯冲轰炸、低空鱼雷攻击和中高空水平轰炸为一体的全功能轰炸机呢? “脑洞大开”的巴蒂尼是想干就干,将之前束缚他的条条框框完全丢在了一边,和苏霍伊异路同归的搞出了一款性能差不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