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364 海军和秘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64 海军和秘密 (第6/8页)

设计的1250吨的大型潜艇,看看效果好不好,如果好再上马祖拉维耶夫的设计。

    当然,随着一战日益残酷,以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些大型潜艇计划都不了了之。但是俄国人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到了1930年国家经济开始有起色了之后,大型潜艇又回来了。

    这就是iv批巡洋潜艇,也就是真.理级巡洋潜艇。不过实话实说,真.理级真心是个垃圾。为了使真.理级潜艇达到较高的水面航速,阿萨福夫将其设计得很像驱逐舰。众所周知,驱逐舰那种体态是绝对不适合水下航行的,最开始真.理级潜艇的储备浮力高达92%,后来经过修改也达到了75%左右。

    大储备浮力虽说有利于改善潜艇的水面适航性,但这样一来,其水下排量自然是水涨船高,难以做到快速下潜或者上浮。同时高干舷设计也使该级潜艇容易遭到水面炮火的打击。

    总而言之,真.理级就是一个奇葩(比如其莫名其妙的鱼雷装填舱口设计,通过这个舱口装填鱼雷需要一个半小时,而直接从鱼雷发射管口装填仅需要二十分钟。不知道苏联人为啥要搞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设计)。其极限下潜深度仅有45米(改进后勉强达到70米),反正真.理级用红海军官兵的话说:“那就是一坨狗屎!”

    幸亏红海军也没打算让真.理级上战场,这种1936年服役的“先进”潜艇,一共也就建造了三艘,П-1真.理号1939年就改为训练潜艇,战争爆发之后承担运输任务时在芬兰湾沉没。П-2红星号、П-3火花号也在1939年改为训练艇。

    而这一次红海军派往海参崴的是更先进的k级潜艇,也就是所谓的“喀秋莎”级。这种第xiv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