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372 电子战(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2 电子战(中) (第2/8页)

   这一套系统研制成功之后,红军立刻在东普鲁士、东波兰建立了系统网点,当时这一套系统的最大有效导航距离为270公里,平均投弹误差30米。

    当然,随着东波兰陷落,该套系统也仅仅能在东普鲁士使用,而且以其有效作战距离,仅仅能够满足轰炸柏林、华沙等有限城市的需要。不过就算如此,这一套系统也是相当成功的,在1942年里给德国制造了不少麻烦。

    希特勒认为,要想解除红军对柏林的轰炸,就必须首先瘫痪这套系统。很快德国通过对被俘虏的红军空军飞行员的审讯和对被击落的轰炸机上的电子设备的分析,找到了红军第一代导航系统的工作频率和工作模式。

    德国科学家给出的第一个对抗措施是用噪声干扰使其引导系统失效,但是这么做的话,红军立刻就会察觉,所以这种简单的措施被放弃。德国人经过冥思苦想,研发除了一套“围栏”欺骗系统,这种系统装在东普鲁士边境上,发射机与接收机相距十五公里。接收机接收到红军的导航信号之后,发射机立刻用强得多的功率从定向天线重新发射出去,但是其发射角度同红军的导航系统信号有偏差。

    这样红军的轰炸机飞行员听到的是德国人欺骗信号,从而驾驶飞机偏离正确的航向。一度的,红军战略轰炸机被“围栏”信号引导到无人的旷野或者荒郊,还长长迷失方向,有时候甚至会耗尽燃油不得不迫降在德国。那一段时间,阿尔克斯尼斯所中意的战略轰炸效果不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导航出了问题。

    不过红军很快就察觉了德国的“围栏”欺骗系统,所以立刻又研发了第二代导航系统,德国人将其称之为“弓箭手”,这种新系统只有两部发射机,分别发射同等强度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