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444 无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4 无题 (第4/8页)

出的要求就必须无条件的执行,怎么能打折扣呢?不过施佩尔和古德里安的联名建议让他改变了主意。

    “突击炮生产更加简单,而且防御力也不差,适合当前我军的防御态势……当然,我们不可能永远生产突击炮或者完全不生产坦克。暂时,在这个被动的时刻生产突击炮应急,以满足前线日益增长的反坦克需求……等我军重新转入进攻之后,自然要重新转产坦克……”

    这是很务实的做法,别看苏德两国的突击炮和坦克相比就是没有炮塔,似乎没少多少部件,但是取消掉炮塔之后,第一可以降低火线高度,外形低矮的突击炮很适合在防御战中阴人,第二可以降低生产时间,炮塔的滚珠轴承以及液压系统相当麻烦,第三,突击炮取消掉炮塔之后,可以顺便利用去掉炮塔的重量加强正面装甲,这让其防御力更高。

    而且在施佩尔看来大量生产突击炮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名正言顺的保留四号坦克的生产线,毕竟不可能用昂贵的黑豹、老虎的底盘去制造突击炮,那效费比实在太低了。

    而保留四号坦克的生产线,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续生产四号坦克,和黑豹、老虎和虎王相比,施佩尔还是更喜欢符合工程逻辑的四号坦克。

    德国人在挖空心思的提高装甲车辆的产量,而在他们的对面,苏联也在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1943年6月以前,红军要生产t-34-76、t-34-85、t-35a、t-35b、t-54a、t-55和Вn-2等好几种主要坦克。但是从1943年7月份开始,这一情况大大改观了,t-34集中为生产t-34-85,t-35也主要生产后期型号,至于t-54/55倒是继续保持两条腿走路,比较悲剧的是Вn-2,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