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4 无题 (第3/8页)
后生产的都是病老虎。不要说100毫米口径的d-10系列能够秒穿,连d-85系列使用较新的穿甲弹也能导致老虎的装甲背板破碎,甚至出现过正面装甲大面积崩碎的现象,尤其是在多次中弹之后,这一趋势是更加明显。 总而言之,这是相当要命的。如果生产出的坦克都是次品,那又能有多少战斗力? 其实导致德国坦克产量上不去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德国的坦克炮。二战中平心而论德国的坦克炮质量是相当的好,比起“粗制滥造”的苏联同行来说,简直是良心之作。 但是,二战是一场空前的消耗战,越是制造精良的武器就越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效费比不高。 德国的坦克炮尤其是如此,希特勒越来越旺盛的提高威力的欲望将德国人捆得死死的。其实88l56已经足够使用了,可元首还要上88l71,甚至在最后的时刻还弄出了128毫米怪胎。 身管越长、膛压越大,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需要更好的材料更好的车床以及更好的技师。而在战时,这些都是有限的。这么说吧,就算德国人能生产出足够的底盘、炮塔也生产不出足够的火炮。没有主炮的坦克岂不是没牙的老虎。 更何况德国人在二战中坦克炮的口径还很麻烦,75毫米的有短、中、长和超长四款,88毫米的也有两款,这其中绝大部分弹药都是不能通用的,无疑加重了后勤负担。 总而言之,施佩尔很头疼,元首的“无理”要求让他压力倍增,经过跟古德里安的一番沟通之后,施佩尔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生产更多地突击炮替代坦克,至少暂时替代坦克。” 如果按照希特勒的脾气,这个建议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在他看来老子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