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9 斩首行动(1) (第2/8页)
)主炮,两磅炮就是个垃圾,根本就是个“玩具枪”。至于六磅炮也不如苏联同口径的zis-2,弹药性能实在一般。至于丘吉尔的装甲,德国人对其挖苦不已,认为大英帝国的冶金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说丘吉尔的装甲虽然很厚,但是质量很差,远不如德国和苏联的坦克装甲。甚至德国人还吐槽了丘吉尔的履带,认为其材质太硬而过脆,一旦被弹片击中就会破碎。 根据德国对丘吉尔实弹测试的结果,150毫米榴弹对丘吉尔坦克有毁灭性的打击效果,一般只要命中一发丘吉尔就会散架。当然,150榴弹炮打坦克本来就显得太凶残了,丘吉尔被干碎也不意外。只不过让英国人没面子的是,连过时的37毫米和50毫米反坦克炮都能击穿丘吉尔的装甲。 至于德国的75毫米或者88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发射普通的风帽被帽穿甲弹(apcbc)时,可以在一千米外轻易打穿丘吉尔的正面。甚至德国人还很恶趣的用从东线缴获的zis-3羞辱了英国人一把,这门本属于过渡产品而且性能也很一般的“粗制劣造”的俄国货竟然也能在1000米的距离上打穿丘吉尔。 其实,这些缺点是可以理解的。英国人在一战之后基本上就处于放马南山的状态了,军械的发展陷入了停滞期。而二战陡然爆发,让牛牛显得措手不及,只能临时抱佛脚对付。 比如上面说的装甲质量问题,这很正常,因为在和平时期,阿姆特朗维克斯公司就停止生产装甲钢了,以至于建造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时候,不得不向捷克斯柯达公司订购数千吨装甲钢板。你想想连亲儿子皇家海军都是这个状态,不受待见的陆军能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英国远征军很快在法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