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512 火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12 火箭 (第6/10页)

的液体火箭循环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挤压循环不需要涡轮泵。尽管这导致此种循环方式性能较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比如提高了可靠性,将机械部件减少到了最低,并且推进剂在送入推力室之前不会相遇,也就避免了出现残液结冰的可能。

    不过挤压循环的问题也是显著的,随着增压气体注入推进剂贮存箱,增压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差。如果要延长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就必须携带更多的推进剂,与此同时增压气体也要加量,结果必然导致将要携带一个巨大的增压气瓶,而作为一个压力容器其质量可想而知的大。更糟糕的是,挤压循环工作时会对推进剂贮藏箱施压,对了保证推进剂贮藏箱的安全,必然也要加强其结构,而这也将导致重量飙升。

    也就是说挤压循环最后会陷入一个面多加水水多了再加面的恶性循环,其效能实在是有限。那么能不能跳出这个死胡同呢?

    答案是可以。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增压的办法人类很早就想到了,比如说风箱就是一个加压的好办法。在蒸汽革命时代,为了增强锅炉的燃烧效率,工程师就想到了强圧通风的办法,说白了就是给锅炉加一个鼓风的泵。

    俄国的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最早意识到,要想充分发挥液体火箭的推进效率,就必须提高液体推进剂的压力,他很有前瞻性的提出了利用泵机对推进剂加压的方案。在1903年,这位航天先驱就绘制了一张液体火箭概念图。

    齐奥尔科夫斯基绘制的火箭是蛋型的,前部是乘员舱,后部是推进剂舱,分为液氧贮存箱和碳氢燃料箱,细长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位于火箭中轴线上。考虑到火箭发动机工作时将释放出大量的热,他想到了用耐热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