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90 逆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0 逆转 (第5/8页)



    双方在空中杀得难解难分,用波克雷什金的话说,这就是一场空中马拉松,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赢得胜利。

    在头三天的战斗中,国民军(包括秃鹫军团和意大利志愿军)损失了72架战机,其中战斗机47架;而共和军(包括国际纵队)损失了89架战机,其中战斗机61架。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平手。

    不过随着空中鏖战继续,尤其是第七天之后,国民军陡然就垮掉了,原因很简单,消耗跟不上补充。而共和军的消耗虽然也很大,但是在苏联工厂24小时连轴转的生产补充之下,他们勉强能撑住。

    接下来的情况就让德国人很没面子了,生生被苏联耗死之后,制空权宣告易手,接下来就轮到他们享受苏联飞机骑在他们头上拉屎的滋味了。

    而也就是这场规模不算特别大的消耗战,告诉了俄国人一个道理,武器的质量是很重要,但是数量更加重要。在未来可能爆发的世界大战中,战斗消耗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果一种武器不能经受住这样的消耗,那么它就没有必要留在战场上。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政 治局和军 委开始调整未来的规划,开始全盘审视已有和已经上马的武器,那些资源消耗特别大的,一律进行调整,务必做到满足大规模生产才能装备部队。甚至重新规划了武器的配属方案,建立了一项分级制度。

    最好的,战斗力最高端的武器,将只装备给少数近卫部队,而其他部队优先装备那些成熟可靠能够量产的武器。比如刚刚定型不久的t-34,按照原本的计划,它将立刻取代bt-5和bt-7大规模进入部队服役,可是按照这个新方案,bt-7将继续大规模生产,直到t-34解决所有的生产问题达到能够大量生产的那一天才会停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