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5 坦克炮之争(2) (第2/8页)
,t-34不需要太强的支援步兵火力,这项工作完全可以交给装备122毫米d-25榴弹炮的Вn-2和装备100毫米火炮的t-54去干。t-34只需要关照敌人用于封堵突破口的装甲力量就足够了。 看上去,在这种分工合作下,t-34确实只需要保持足够的反装甲能力就行了。反正它就是个装甲打手的角色,只需要干掉敌人冒出来的坦克就够了,至于支援步兵作战,在图哈切夫斯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自然的,图哈切夫斯基就对d-5t不感兴趣了,在他看来d-5t反装甲能力不如zis-2,支援步兵打碉堡的能力不如d-25t,属于不伦不类的存在,这种不上不下的存在完全没有必要在红军装甲兵中存在。 但是在李晓峰看来,图哈切夫斯基的选择太偏激了,也许在坦克发展的早期阶段,因为坦克主要性能的三大方面难以照顾周全,只能发展不同类别的专用坦克来满足需求。而到了1942年,这种陈旧的老思想已经完全过时了。随着装甲、动力和火力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用一种或者两种坦克取代三种坦克的职能。 而且这么做,对于后勤,对于生产的压力要比同时搞三款或者四款坦克小得多。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思路搞,局限性很大。 前面说过了zis-2的反装甲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发射新式碳化钨次口径穿甲弹的时候,它的威力比d-5t还要大一些。但是,它也就剩这么一个优点了,除了纸面上的穿甲能力稍强之外,和d-5t系列的85毫米坦克炮相比,其他方面它全部都是劣势。 比生产成本和工时,zis-2比d-5t麻烦一截,如果它好生产也不会在1943年之后才投入量产。比反装甲能力,纸面上的数据比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