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8 套子里的人 (第4/8页)
是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就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很显然,捷尔任斯基并不是这样的人,在手段和结果之间,他不会只注重任意一项,他会综合起来看问题。只要结果良好,哪怕是手段有一定的瑕疵,他也会抬一抬手放过。比如现在的李晓峰就符合捷尔任斯基的判定。 为什么苏斯洛夫和捷尔任斯基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那是因为捷尔任斯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没有任何事任何人是十全十美的,尤其是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集合体中,有太多的利益纠结和感情干扰,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这也就决定了当一个人开展工作时,目标越高,需要应对的困难和问题就愈发的多。在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既定地规则往往是没有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只可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就此放弃,什么都不做,另一个是另辟蹊径想办法去实现。很显然,后一种办法肯定是不能完全容于现有的规则的。 苏斯洛夫的问题就是完全否定了后一种方案,这也就是造成了在他手下除非光吃饭不干事或者干一些很简单的和刻板的工作,否则一旦开展具有难度的创造性工作,那结果就是踩了他心中的红线,就会被他无情的否定。 看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政坛,那真心是死气沉沉,为什么?除了苏联的最高权力机构被一群新贵族和特权阶 级把持了之外,另一条就是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刻板的工作方式扼杀了一切改革和改变的可能。 比较有趣的是,苏斯洛夫本人也并不喜欢这种死气沉沉的政治氛围,也看不惯一干新贵族特权阶 级的所作所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能够用表率的力量去影响政治走向。可最后的结果呢?毫无意义! 而现在捷尔任斯基就是看到了苏斯洛夫身上这种不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