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9 逃亡之路(下) (第5/8页)
将是罗马尼亚政客未来必须要学习的技能之一。 回归正题,在勇敢的米哈伊乡,灰头土脸的施密特上校带着120名士兵和五挺机枪承担起了殿后任务。不过施密特很清楚不可能指望这么一支区区上百号人的部队就能挡住红军的铁蹄,但他依然希望给战友们赢得更多的时间。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了贝尔特上校和他的战斗群身上,在施密特的北面,这位上校也自发的留下阻击红军,他将阵地设在了一片土丘上,希望能够利用有利地形延缓红军的步伐。 但不管是贝尔特还是施密特,他们的部队都太过于脆弱,根本不能指望他们在红军装甲部队的重压下还能有什么惊人的壮举,说直白一点能不一触即溃他们就算很对得起观众了。 查雷斯和其他的德军想要脱身最关键的还是得跑快一点。让我们向东北方向看去,这一路上都充满了混乱的景象。道路上充斥着无数的德国和罗马尼亚散兵游勇,用牲畜拉动的重武器混杂在机动车辆里,拥挤和恐慌情绪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阻塞。 可以想象此时德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那些从天俯冲下来的黑死神了。所有的人都想尽快地向前逃命,但是越想快就越是快不起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这场所谓的撤退更像是一次大溃败,毫无秩序可言。 被逼无奈的查雷斯只能下定决心放弃那些宝贵的重武器,炮兵们怀着复杂和沉重的心情摧毁了14们小口径火炮和6门大口径榴弹炮。几乎所有无法开动的车辆都被放弃(因为没有油料),它们的驾驶者含泪见证了这一切,而这些多出来的炮兵和驾驶员则被统一步冲到了各个连队当步兵使用。 再看贝尔特和施密特那一头,从中午时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