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9 逃亡之路(下) (第4/8页)
怎么都是药丸哈! 当然,尽管是战争中非正义的一方,但哪怕红军战史学家也承认德国步兵的军事素质还是很过硬的,他们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能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查雷斯能在全师上下已经崩溃的情况下对下级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是一个佐证。 比如前面提到过的那位施密特上校,抵达巴巴达格之后,查雷斯又一次将断后的任务交给了他,很难想象当时施密特上校是怎么去执行这道命令的,但事实是他依然老老实实的听从指挥,又一次带着更少的士兵留在了巴巴达格郊区阻击红军。 当然更加神奇的是这位施密特上校竟然又一次逃出生天,当然,这得感谢红军的坦克油料紧张。不过就算如此,这种任劳任怨听从指挥的品质也是值得肯定的。 请注意,关于这位施密特上校的故事还没有说完,当德军撤退到了勇敢的米哈伊乡时,红军的机械化部队又一次开动,而这一次他主动向查雷斯要求殿后阻击(很可能是这位上校知道最后这个倒霉的任务一定会落在他头上,还不如主动一点好)。 呃,可能有同志会说老马你很扯淡,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勇敢的米哈伊乡”这种地名,这是你瞎编的吧?好吧,负责任地回答,这个地名真心不是扯淡,而是真有,勇敢的米哈伊是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用民族英雄命名一座城市不是很正常么? 当然,也说一句题外话,这位勇敢的米哈伊结局并不好,哪怕他第一次将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达维亚统一,奠定了所谓罗马尼亚的基础,但是最后还是没能在夹缝中生存下去。 而勇敢的米哈伊的际遇和此时罗马尼亚的际遇很相似,如何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