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2 买卖和忽悠 (第4/8页)
搞航母。你想想1938年航母开工,以毛子的技术能力三年内是绝对建不好的。而战争一爆发,资源必然要向陆军方面倾斜,那时候新航母真心只能烂在船台上了。 所以,咱们得量力而为不是。突击者号的性能确实不太理想,但是货架上的现货,买回来咱们就能用不是?1937年拿到船之后,有充足的时间去培训飞行员和空勤人员,也有足够的机会去进行实战检测。然后咱们下一步自己造航母不是能少走弯路不是! 而且李晓峰觉得突击者航母也不是那么差,当然你让她当舰队航母那肯定是不行,但是你拿她当纯粹的制空型航母,用来为舰队撑伞、用来护航那还是非常胜任的。甚至李晓峰真正为突击者号准备的角色是两栖攻击舰。保持一定的固定翼战机,更多的搭载直升机,执行特种作战任务,那还是胜任愉快的。 比如这一次营救苏联阶 级兄弟,如果没有莫斯科号航空母舰紧急赶赴现场,以现有的直升机性能,几乎就没办法完成任务。西班牙内战历史上可是打了三年,可以想象今后很有可能还有类似的任务。而且直升机比固定翼飞机更适合海上拦截,尤其是登舰检查任务。而这种任务将是红海军在西班牙海域的常态任务。 并且购买突击者号航母无疑能更进一步拉近同美国的关系,为将来拓宽合作领域打下基础。毕竟在此之前,美国人虽然同苏联全方位的开展了合作,但合作的层次比较低。有了突击者号和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打开突破口,今后的合作关系将更加深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购买突击者号就是投资和敲门砖了。 当然,在当时的苏联,尤其是在红海军内部,对突击者这个赔钱货兴趣不大,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和欣喜的是布鲁克林级改进型轻巡洋舰。 说实话,红海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