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5 尘埃落定(下) (第5/8页)
有交换有妥协,最后各取所需皆大欢喜。那种一言不合cao刀子砍手跺脚王八之气比喷气式飞机还要强烈的搞法,叫不讲究。当然这种不讲究的人不是没有,最近的是钢铁,此时和历史上的结局大家都看到了,再近一点的是本朝太祖,最后给了个三七开,但路线基本上被否定。 这充分说明,搞政治别乱较劲,该前进的时候大踏步前进,该迂回的时候麻溜的压低身形,而到了该后退的时候千万别逞强,人类的身子骨经不住历史大势几次碾压的。 经过李晓峰的一番解释,雅科夫和雾风耶维奇虽然并不完全理解不斩草除根的做法,但至少能接受了。而这一点就是俄国政治家的缺点,他们更倾向于用简单直接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而这些粗暴的做法,说实话,效果可能当时或者一时可以,但是长久这么弄,迟早要出大事的! 君不见从沙俄崩盘开始,俄国就开始解体,幸亏中间出了列宁、斯 大林一干强人,吊住了命还逆袭了一把,可是毫无改进的北极熊很快还是倒了下去,几乎是五马分尸。在那之后,在叶利钦的作死政策之下,其实俄国还很可能面临新一轮的解体,好在普京打赢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又一次咬牙撑住了。 当然,这跟本书没有关系,回到故事本身。三巨头变成了双套车,列宁派和托派将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分出最后的胜负。第一轮,托洛茨基攻,斯维尔德洛夫守。交锋的时间和地点是9月4日上午的中 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在会议上托洛茨基做了长时间的发言,他全面的批判了斯 大林的路线,用最猛烈地火力将斯 大林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从他来势汹汹的状况看,似乎没有一点儿给面子和留情的意思。 难道托洛茨基违反了他同列宁之间的默契? 不是的,托洛茨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