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6 调整 (第8/9页)
了红军的计划,换装工作才刚刚开始,残酷的战斗就让红军不得不继续维持之前落后的装备生产线,一直到1943年,当战场环境大大好转之后,才重新开始换装工作。 当然,在1935年谈这些还有点早,毕竟mt-lb36都还没有服役。而且和机械化军力突然增加的陆军航空兵大队来说,mt-lb36都显得不是那么高大上。根据罗科索夫斯基的建议,这个陆航大队将装备十八架武装直升机,暂时当然是s11凑数,今后会有大发展的。 这一系列改变被正是提交给军 委讨论之后,问题就来了: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共产国际履带牵引平台的普及问题和空军战机的换装问题。 你问什么这两个问题会是焦点呢?很简单,首先,履带牵引车涉及到了拖拉机的产能问题,这种基于t-24坦克底盘改装的履带牵引车性能还是不错的(至少能满足红军炮兵的要求),但是工厂为了完成工业任务,也就是为了保证集体农庄化的进行,农用拖拉机才是优先项目。 在这一点上斯 大林甚至跟托洛茨基是一致的,他们反对共产国际牵引车挤占农用拖拉机的份额,甚至认为这种履带牵引车太贵了,红军应该使用农用拖拉机就行了。 说到底还是囊中羞涩以及苏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太差劲,看看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对履带式牵引车有太多兴趣吗?没有,半履带车辆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可苏联糟糕的交通和基础设施让红军的炮兵面对的是个烂摊子,高等级公路太少,野外泥泞的土路上,重型火炮的牵引工作真心是要命,别说什么载重卡车就是半履带牵引车都不够用的。 对于这一点和苏联红军掉进一个坑里的德国人是深有感触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