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56 调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6 调整 (第4/9页)

是一次空前的突破。

    当t-35中型坦克进入红军机械化军服役之后,伏罗希洛夫很快就后悔了,和他抢来的bt-2相比,t-35太高大上了,防御上两种坦克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t-35都能跟早期型的t-34掰腕子了,对于当时世界各国普遍装备的37毫米战防炮来说,想击穿t-35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在换成了76毫米或者85毫米火炮之后,火力上t-35也追上了世界主流水准,对于后来广泛接收t-35的红军侦察部队来说,这种火力太酸爽了!

    而且t-35不同于粗制滥造的bt,北方工业的工艺比毛子国内还强不少,尤其是每辆t-35都配有电台,这对于指挥员来说,简直是一大福音。

    反正机械化军是相当高兴的,甚至在bt-7投入生产之后,都拒绝接收bt-7,依然强烈地要求装备t-35,甚至一度t-35差点逼得t-34下岗失业。如果不是托洛茨基和斯 大林要扶植本国的军工,在t-35和t-54的联合绞杀下,t-34恐怕一点儿活路都没有,甚至连带着什么kv系和is系重型坦克一起下马。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在斯 大林松口允许引进t-35之后,摆在军 委主要领导层面前的还有许多问题:比如部队编制调整问题,比如部队装备暴露出的问题。

    先说第一个编制问题吧,骑兵部队强烈地要求装备坦克就是一大改变,这意味着以斯 大林和伏罗希洛夫为首的骑兵派开始出现松动,开始意识到现代化战争真心没有骑兵的活路了。哪怕给每个骑兵师补充一个坦克团有工业上的压力,但从长远看这是好事,值得提倡。

    实际上相对于骑兵的编制调整,机械化步兵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