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96 一切都太少了 (第4/8页)
众的反抗,而反抗中的民众认为****的共产主义才是能拯救他们脱离苦海的办法。话说,这是一个死胡同欸! 反正那些年欧洲的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唯一让李晓峰感到郁闷的是,当年面对这种大好形势钢铁同志竟然无动于衷,丝毫没有鼓动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共产党发动革命的意思,而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似乎也对形势非常满意,就这么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反正李晓峰对此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明明1946年共产主义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意大利共产党获得了接近20%的选票,在法国则获得了接近30%的选票,如果再算上共产党的近亲其他社会党,选票可以在50%以上,这在战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看上去无产阶级是彻底的觉醒了,似乎一次空前高潮的无产阶级革命就要爆发了。但为什么后来的事情没有照这个剧本来呢?嘿嘿,这个话题以后再说,还是回归本章的话题——计划经济。 按照传统思维,欧洲战后的经济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毁灭,是生产力被战争毁灭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恐怕不是!就拿德国举例子,按照一般的说法,英美的战略轰炸摧毁了德国的生产能力,这个国家被“炸平了”。实际上德国的损失有那么大吗?截止到1944年5月,德国被摧毁的工厂只有20%的样子,甚至在鲁尔区这个盟军轰炸最集中的区域,工厂和机械仍有三分之二是完好无损。在其他国家,比如捷克,工业和农业在德国占领期间依然繁茂。 甚至有些国家在战争中还空前的繁荣起来,比如说瑞典和瑞士,别看这一对瑞字辈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但他们真心是为虎作伥的混蛋。德国40%的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