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3 电子战(下) (第4/8页)
目标且用激光发射器对准目标才行,因此只适合短程导弹使用(多短呢?一般在三公里以内)。而且这种制导有一个问题,激光接收机因为要放在尾部,和发动机喷口有干扰。 而后世广泛使用的激光半主动指令制导,其激光接收器设在弹头部位,并且其激光目标指示器和发射器可以分开架设,从而可以实现较远的射程。 在1943年,以苏联的科技实力,仅仅能够实现激光驾束制导。可能有同志又问了,之前不是有说过空军研发了电视制导导弹吗?电视制导也不比激光制导差太多,为什么空军要在战时另起炉灶呢? 原因很简单,就出在发动机上了,为了实现空军要求的较大威力的战斗部(500公斤以上),新型电视制导导弹的火箭发动机有点入不敷出,推力严重不足。如果要实现空军要求的10公里左右的有效射程,那就只能将战斗部的重量限制在100公斤以内。刚才说了,空军希望威力大点,因为之前的实弹检测发现,第一代电视制导原件性能有限,制导精度在50米左右,这样大的误差需要大威力战斗部。 那么问题来了,战斗部的威力上去了,发动机就背不动了,而更大推力的火箭发动机还在研发之中,无奈之下空军只能用活塞发动机对付,而活塞发动机一个是体积较大,另一个就是螺旋桨的布置对导弹整体射击干扰很大。电视制导的导引头必然要占据导弹头部,那发动机就只能挪到尾部,而发动机放尾部进气又麻烦。当然最主要的是那个螺旋桨太占空间了,一般的战术飞机根本没办法带。 所以,空军对第一代电视制导导弹的性能是不满意的,而现在激光驾束制导似乎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导引头不用放在头部,那发动机和螺旋桨自然就可以前移,这样的气动设计更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