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3 空军的问题(中) (第7/9页)
无奈之下,毛子又一次偷懒了,既然难分伯仲,那就同时上马吧!于是乎两种口径的“航炮”同时开搞,当然,红军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14.5毫米的主要用于取代shkas机枪,要求射速足够高,最好是能达到原来shkas的水准。而23毫米的则用于取代ub机枪,射速可以稍低,但是必须控制重量。 很快设计师们就提出了好几个不同方案,几乎每个口径都至少拿出了四个方案,经过详细的对比之后,加斯特自动方案更受空军高层的喜爱。很快shvak-14.5和ns-23(不是那个老版的,但设计师还是那两位)就诞生了。 其中shvak-14.5射速高达2000发每分钟,而全炮重量也被控制在40公斤的水平上。而ns-23射速则更高,可以从250rpm到3000rpm之间调节,全炮重65公斤。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因为当时选型落马的gsh-14.5毫米三管加特林机枪后来被李晓峰看中,将其口径改为7.62毫米之后,广泛装备在红军的通用直升机上作为支援武器使用。 从1942年7月开始,刚刚走出国家测试场没多久的shvak-14.5就被图-3、佩-8飞行员急不可耐的装上了飞机,原因无他,在卫国战争的第一年中,四发轰炸机正面火力过于单薄的缺点被德国飞行员发现,频频采取迎头攻击战术,让红军飞行员无法招架。 而shvak-14.5两千发的射速以及比12.7毫米弹药更强的威力让红军飞行员十分满意,载极短的时间内,机头机枪手可以向德国战斗机倾泻更多的弹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