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462 煮熟的鸭子飞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2 煮熟的鸭子飞了 (第6/8页)

决定了t-54最重要的任务是装甲突击和消灭敌人的中型坦克,反装甲能力要高于支援步兵的能力。所以d-25t这个炮是怎么也不合格的。

    按道理说,科京顺应要求将主炮换成d-10t不就完了,但是这位已经走火入魔了,他选择了s-70加农炮(130毫米口径,也就是历史上is-7装备的那门巨炮),他认为这下反装甲打工事都没话说了吧?不过事情没有那么简单,s-70确实威力巨大,但是要装上t-54还是很费劲的,科京不得不再次扩大炮塔和座圈,而这意味设计方案几乎是推翻重来。结果,等科京拿出了重型坦克化的t-54时,更好的改进方案已经胜出。

    这个更好的改进方案并不是指北方工业的方案,而是莫洛佐夫在北方工业t-55基础上的改进版本,被称之为t-55b。这个t-55b在防御力上改变得不大,莫洛佐夫稍稍增厚了炮塔装甲,从接近两百毫米的水平提高到接近220毫米的水平。这个提高幅度自然不能算太大,至少对于德国的kwk44(pak44)系列128毫米巨炮来说,显得不太够,而且在近距离面对kwk43(pak43)的轰击时,也不是那么牢靠。

    那么莫洛佐夫的方案是怎么胜出的呢?原因就在于,他改变t-55的装甲钢成份,用新一代8s系列装甲钢取代了原本t-34、t-35和t-54上的装甲钢。新装甲钢的综合性能更好,比原本的装甲钢硬度更高、韧性更好,从内涵上提高了苏联坦克的防御力。

    是的,很多同志评价坦克防御力时都只看装甲厚度而不看装甲成份,钢和钢是不一样的。同样是100毫米厚度,你用镍铬合金钢和烂大街的碳素钢那是一回事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