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498 华沙(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98 华沙(上) (第5/8页)

给德国人添堵了。

    按照军委的规划,这个地区将在九月份开展全面反攻,将迫使德国人从中线和南线抽调兵力,为罗科索夫斯基、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一干猛人减轻正面压力。

    继续往南就要说到华沙的事儿了,7月上旬,罗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的部队几乎是同时抵达了斯瓦河畔。稍有不同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主力基本到齐,而朱可夫赶过来的仅仅是先锋部队。这场双架马车之间的竞争似乎是罗科索夫斯基稍微赢了那么一点点。似乎罗科索夫斯基就要成为华沙解放者了。

    对此朱可夫当然是有些不服气,军人嘛谁不喜欢荣誉和勋章,尤其是华沙这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城市,能够解放这样的大城市不光意味着军事荣誉,还意味着政治地位。名誉和地位谁不想要?

    所以一度朱可夫是四处游说,不说完全独霸华沙解放者的头衔,但至少也得分一杯羹不是?只不过让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既有些失望又有些郁闷的是,李晓峰否决了他们俩的提议,某仙人建议——对华沙围而不打!先围困几个月再说。

    李晓峰为什么提出这种和稀泥的建议呢?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华沙虽然是红军挺进德国路上的第一座大城市,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意义,但实话实说,这也就是点象征性意义而已。后面还有柏林、阿姆斯特丹等一大票更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城市,区区一个华沙算得了什么?

    第二原因就很实际了,华沙这种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绝对是后勤上的巨大负担。一旦解放了这座城市,百万人要吃饭、要穿衣,这是一个巨大的包袱。红军的后勤保障本来就是勉力而为,再背上这么这么一个包袱还怎么开得动?

    在李晓峰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