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98 华沙(上) (第4/8页)
)西欧将更加中立,而没有了西欧的摇旗呐喊,美国的全球战略不说完全退出欧洲,至少也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对西欧颐指气使。 这样一来在西欧方向不管是冷对抗还是热对抗的危险都大大降低。而没有尖锐的对抗之后,整个欧洲的经济将不会像历史上冷战时期那么泾渭分明,东欧和中欧的农副产品可以进入西欧市场,西欧的工业产品也能正常的流入中东欧,当双方的经济紧密的连在一起的时候,美国人在这个方向制造冲突和矛盾搞对立的能力就直线下降了。 稳住了这一头,将使苏联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东方向,不说搅他个天翻地覆,至少也能让中东的油老板们难以安心的赚钱。当中东的石油产业不能像历史上一样强大,那么西欧的经济所要消耗的能源必然要倚重苏联,牢牢抓住欧洲的能源命脉之后,还怕他们翻天吗? 李晓峰的规划是很完美,但能不能实现还真要看红军在战场上的表现。那么红军在战场上的表现究竟怎么样呢?让我们从北往南一个个的说。 最北面不是波罗的海,而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方方面军下属的雪地集团军从纳尔维克一路南下,兵锋所指德军是望风而逃,不逃不行阿。就德国部署在挪威的那点儿兵力,真心不是红军的对手,这一路几乎就是平推吊打。截止到1944年8月中旬,剩下的那点儿德军已经只能困守奥斯陆了,乐观的估计最多还有十天半个月挪威就将全境光复。 再往南就是犹太的战事了,随着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被抽调得七七八八,东普鲁士的犹太人和红军已经开始了有限规模的反攻,虽然还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但这预示着开战以来整整三年都只能被动防御的波罗的海战区终于也可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