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22 历史的教训(3) (第5/8页)
自身地位也是保全民族的“天然正确”的事,自然视施洗者约翰和他的表弟为眼中钉了。 不过不管是施洗者约翰还是耶稣,他们恐怕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他们更看重的是改革对于犹太圣殿祭司的冲击,他们所希望的是通过这样的改革让圣殿祭司放弃支持希律家族,让犹太人重新恢复自由之身,以免于再受罗马人的盘剥。 也就是说从现实角度来讲,施洗者约翰和耶稣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以为自己能够解放自己的同胞。他们恐怕不明白犹太人有多弱小而罗马有多强大。正面直接的对抗恐怕解放不了犹太人,反而会将以色列推入火坑(后面这一点被证实了)。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这一段史实让李晓峰关注的焦点在于改革,施洗者约翰和耶稣的改革,对于传播一种信仰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犹太民族本身来说却是噩梦。他们的改革没有成就犹太人反而在未来将犹太人推入了深渊。 而李晓峰又很清楚,他未来所要面对的局势,或者说他上台以后将要面对的就是改革。苏联现有的体制是有问题的,占据绝对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未来将越来越不合时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只会越来越机械死板和官僚化,未来苏联恐怕依然避免不了解体。 当然,作为穿越者,李晓峰目睹过华夏的改革,那一场改革,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但实话实说,问题多多。改革的前二十年,经济是大有起色,但是民生问题,说实话改革的红利的大头不属于普通老百姓。而且伴随的信仰崩塌,华夏成为了不是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这种崩塌造成的恶果说不好听点就是道德沦丧,真心是一切向钱看,实在是太“功利”了。这样的改革是瘸腿的改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