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9 路线问题 (第5/8页)
联政坛呈现三巨头模式之后。斯 大林迫切地需要做点什么来确保自己的地位,毕竟在三巨头模式下,他属于最弱的那一个。 为了打开局面,斯 大林在日丹诺夫和米高扬的建议下,准备做一件很牛逼的事情,那就是借着张鼓峰冲突谈判的机会,同时与日本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斯 大林认为,如果他能够搞定这两个条约,那么等于同时解除了苏联东方和西方的防务问题,苏联再也不用担心受到战争的威胁,可以一心一意地建设社会主义了。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惊人,当时看好斯 大林能办成这两件事的人不多,甚至有人是坚决反对,那个人就是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跟斯 大林的看法完全相反,他始终认为不管是德国也好还是日本也罢,那都是豺狼虎豹,这些军国主义匪徒是不可能喂得饱的。苏联通过所谓的互不侵犯条约置身事外只能保住一时的安宁,从长远看这样的做法跟英法的绥靖主义一样贻害无穷。一旦这两个豺狼虎豹通过不断地侵略和掠夺壮大起来,最终还是会将目标对准苏联的。 所以,托洛茨基的意见是建立一个广泛的反法西斯同盟,苏联应该同轴心国的敌人联合起来,在这些豺狼虎豹还很弱小的时候,就果断地予以摧毁,决不能让他们借机做大。 简单的说,斯 大林的做法是拖,只要战火没有波及苏联,拖一天是一天;而托洛茨基的做法是斩立决,乘着敌人不太强的时候,吆喝一班小伙伴三下五除二将其解决掉一了百了。 那么这两个人的意见谁更正确呢? 表面上看,托洛茨基的办法似乎更好,防患于未然,在危急还没有蔓延的时刻就抢先下手予以解除,这样风险低效益高。但事情没有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