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东北开发(9K) (第12/15页)
十几个,但是光靠这十几个人可维持不了地方县衙的运转,这后头还有六房吏员,还有大量的巡捕之类的,林林总总加起来几百人很正常,如果是上等县,吏员超过千人也是可能的。 你也别觉得朝廷财政只需要养十几个官员,实际上官府里的绝大部分吏员们也是吃财政饭,一部分是财政直接拨款,一部分则是以县太爷的名义但实际上还是财政掏钱养着。 比如清朝知县往往年薪达到一千多两甚至更多,但是别以为都是他自己拿的,实际上他还要养一堆人呢……光靠俸禄都还养不了这么多人呢。 当然了,人家捞钱的办法也多了去! 不给钱招人,谁给他办事啊,难不成真要县太爷亲自忙这么多事啊。 所以大楚帝国维持地方统治的人员成本,其实也不会比封建王朝多太多,甚至因为统一管理人均还要更低一些。 —— 大楚帝国的很多制度,都是在一步一步的完善,因此整体看起来和传统的封建王朝有很多的不同。 比如进入御书房,这御书房和明王朝的内阁有些类似,而明王朝里要想进入内阁,得养望,大概率还要翰林院出身。 但是明王朝的内阁晋升制度有些奇葩……不需要官员一步一步爬起来,而是得让官员熬,也不需要什么主政经验,就是一只熬,然后熬着熬着就媳妇熬成婆,一夜之间就从小翰林变成了侍郎这种级别的高官……紧接着他们就有进入内阁的机会了。 纵观明王朝的内阁成员,尤其是中后期的内阁成员,没几个有主政一方的经验,甚至很多人连明王朝自身的国情都搞不清楚。 说句不客气的话,全都是温室成长起来的花朵,经不起暴风雨的摧残! 而大楚帝国不一样,高级官员基本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