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九章 大楚帝国的武器商人们 (第9/10页)
国家或势力能够为他们提供性能如此优秀的燧发枪。 有时候武器的价格贵不贵,不要看成本,而是要需求以及政治环境。 就目前这个环境而言,二十五楚元能够买到一种能够对抗欧洲诸国燧发枪,甚至压过欧洲诸国燧发枪的高性能燧发枪,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不算什么。 当然,人家奥斯曼帝国也不傻,再采购了首批两万支二年式燧发枪后,就开始进行彷制研究,如今也能勉强自产一些燧发枪,不过性能不达标,远不如直接进口的二年式侯版燧发枪。 因此奥斯曼帝国那边进口的二年式燧发枪,只装备他们的禁卫军,他们自产的一些性能垃圾的燧发枪,用来装备他们的普通步兵。 至于想要真正彷制出来全天候击发率达到百分之七十的二年式燧发枪,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别看只是几个百分点的全天候击发率的增加,但实际上非常困难。 可以参考当年的大楚帝国,当年搞出来的二年式燧发枪,其实成本极其高昂……成本就要二十多楚元,后来为了降低成本用了好多年……降低成本后又把全天候击发率从百分之七十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这个过程他们也花了好多年。 前后用了十多年,大楚帝国才生产出来全天候击发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采购成本降低到八楚元左右的二年式甲三型燧发枪。 而从全天候击发率百分之七十五的二年式甲三型号到全天候击发率百分之八十的十三年式燧发枪,大楚帝国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持续十几年的技术攻关,高昂的研发和设备改进成本。 大楚帝国自己为了几个百分点的全天候击发率的提升,尚且如此艰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