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九章 大楚帝国的武器商人们 (第7/10页)
么就不可能彷制出来大楚帝国的燧发枪。 顶多就是搞个样子货,但是击发率肯定达不到水准。 而衡量燧发枪的性能指标里,最为重要的就是击发率了,没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击发率,燧发枪基本不具备实战价值。 要想和大楚帝国这样搞大规模的线列战术,彻底淘汰长矛手,最好要把燧发枪的击发率做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只能和当代的欧洲国家一样,他们也有燧发枪,并且在这几年里已经逐步提升装备的比例,但是依旧不敢大规模使用,更不敢完全的淘汰火绳枪以及长矛手。 这个过程里,俄罗斯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其实已经通过不同渠道,得到过一些大楚帝国的十三年式燧发枪并进行彷制……但是然卵并……彷制出来的燧发枪因为材料不过关,击发率普遍只有百分之六十多,精度也差。 而且成本也非常高,几乎是火绳枪的四五倍成本。 这些,都是严重限制了当代欧洲国家大规模使用燧发枪。 话说因为欧洲地区已经掀起了装备燧发枪的潮流,虽然他们的燧发枪技术还很差,不过再差那也是燧发枪,而他们的敌人也需要燧发枪进行对抗,比如说奥斯曼帝国之流。 他们自己也搞不出来燧发枪,虽然彷制了一些西班牙人的早期燧发枪,但是这种燧发枪技术水平很差。 这个时候,大楚帝国的商人们出现了,嗯,其实也就是西洋贸易公司,他们和奥斯曼帝国接触后,了解到了奥斯曼帝国对燧发枪的需求后,为了打开奥斯曼帝国的工业市场,也是为了向奥斯曼帝国租借几个偏僻蛮荒之地的港口作为港口。 向国内申请获得批准后,向奥斯曼帝国出口了一批燧发枪,而了达到出口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