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35节 (第6/11页)
食的,我们收税,也是一年一亩地收多少,并不管年景如何。” 杜中宵一时语结。田税确实是这样,不管你年景如何,也不管你种得好坏,反正一亩地就收那么多粮食。套到工厂上,就是有这么多机器,不管你生产出多少货物,就收这么多赋税。做的好的,则工厂主赚的就多,做的坏的,自然就要少赚些钱。刚开厂时,给一段时间优惠罢了。 这是尽量简化收税方法,比较适合现在实际的做法。自己记忆中的增殖税和消费税虽好,只怕不适合这个时代。特别是加上税收抵扣之类,实际上根本无法cao作。杜中宵没有想到,这个年代的官僚还真有人研究工厂的特点,在想办法。 正在几个人议论的时候,盐铁使李参、度支使周湛和户部使张掞进来,道:“原来诸位已到了,文相公和宰执还没有来吗?议的事情重大,早开始早好。” 欧阳修道:“没有。我们这些人不到,宰执如何好进来?他们日理万机,一点时间耽误不得。” 听了这话众人就笑。欧阳修的话,有些讥讽宰执,非要等其他官员全部到齐才肯现身。 此次集议,以政事堂为主,枢密院的贾昌朝和程戡参与。都堂位于政事堂和枢密院之间,宰执们必然是派了人看着这里,等人到齐了才肯现身。不如此,怎么显出宰执的地位。 这种规模的集议,非是朝廷大政不可。由宰相文彦博主持,显示了朝廷的重视。这几年工厂遍地开花,杜中宵提出叶县的问题之前,朝廷已经认识到重要性了。 第36章 集议 三位三司主官刚刚落座不久,枢密使贾昌朝和副使程戡便就进来,众人起身行礼。 各往落座,宰相文彦博和刘沆,才带着参政王尧臣、曾公亮和张方平进来,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