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3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35节 (第5/11页)

器,哪个管它,只要知道生产什么东西,一年生产多少,能够卖多少钱就好。不过听了范镇的话,却觉得有道理。如果能把工厂里的机器统计清楚,岂不更进了一步?由此再去计产量,统计工厂收入,收税更加明白。

    管理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收税。只要税收上来,官府有人有钱,还怕管不明白?叶县的问题,首先就是怎么对工厂收税。杜中宵本来想的,是前世的办法,增殖税、消费税这些,只是难收。范镇等人是宋朝官员思路,直向固定资产下手。生产什么先不管,针对固定资产先把税收上来,再说其他。

    宋朝沿用的是唐朝两税法,农税针对土地,城廓户则针对资产,实际收的是资产税。面对工厂,官僚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参照户等收税。而评定户等的标准,就是里面的机器。

    相对于现在孱弱的市场监管体系,这样收税,也有道理。如果是收增殖税,或者营业税,官府实际无法监管商品流向,很难做到。不过收机器税,也有许多问题,容易打击机器的生产。

    杜中宵道:“工厂使用机器,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出产品来销售出去。如果只对机器收税,难免那些生意一时不好的工厂,非常不划算。他们也未必是做得差,或者遇到难处,或者是刚开厂。对工厂收税应该以其生产的东西为主,其余为辅。”

    范镇道:“如果是对产品收税,则难防工厂偷卖,或者设场发卖,有些麻烦。”

    杜中宵道:“朝廷能收茶税,这些工厂产出来的产品,还能够比茶税更加难收?只要想办法,总能够把税收上来。只要官府的手中有钱,就一切好说。”

    欧阳修道:“中丞说的有道理。开了工厂就是产货物的,当然要对货物收税。”

    范镇道:“田地是产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