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台湾之行 (第3/5页)
抵抗。在行政院长孙运璇再三说服下,最终只筹集到5亿元新台币,其中政府占股居然高达70%。联华电子成立后,进驻新成立的新竹科学园区,从美国引进4英寸晶圆生产线,主要生产电子表、电子乐器、程控电话等民用产品IC部件。到1985年联华的营业额达到12.89亿元(约3200万美元),获利2.17亿元,成为台湾产业新贵,丰厚的利润立时让人眼红。 “说法很新奇。”张仲谋不置可否。 “张院长曾经是德州仪器的副总裁,想必对于美国目前的半岛体现状,十分了解。我计划建立一座专业的DRAM工厂,张院长能否做个中人。” 蔡致良调查过,目前在台湾做半导体,拉上工研院是最能够事半功倍的。而且工研院的制程技术也是蔡致良需要的,只是授权方面的谈判还在进行中。 张仲谋道:“据我所知,德州仪器并不介意将技术授权给台湾半导体公司。” “这话是不假,只是1M的DRAM技术授权有些困难,目前只能得到256K的技术授权。你也了解这个行业,如今最先进的技术,4M的DRAM已经量产,16M的DRAM样品,年初的时候已经出现,想来明年就可以量产。这256K的技术授权,已经是十分的鸡肋。毕竟距离256K量产,已经过去好几个18个月了。” 18个月,这是著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蔡致良的目标是存储芯片,与台积电的业务并不冲突。 现在市场的主流已经是1M和4M了,很快便会进化到16M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