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三十七章 志士抒壮心,仁人壁千仞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志士抒壮心,仁人壁千仞上 (第7/9页)



    这种情况,曹、刘、孙三家皆存。

    汉末不是后世,这些人思想意识拘泥于乡党。

    遑论就算是后世,乡党的意义也非比寻常。

    (刘焉)又讬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馀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刘)焉。--《蜀书刘焉传》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傅子》

    按照出身籍贯,可将袁绍集团成员划分为河南(黄河以南,泛指中原地区,并非河南郡)与河北(黄河以北,泛指幽、冀、并地区)两大阵营;

    其中河南集团又可划分为颍川与南阳两派,这与韩馥及袁绍的出身及仕宦履历存在密切关系。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从可见记载看,河南派与河北派之间的争斗相当剧烈,已不局限于言语攻讦的范畴。

    逄纪诬杀田丰,郭图谗害张郃,属于河南士迫害河北士;

    审配报复许攸,陷害逄纪,则属于河北士迫害河南士。

    在袁曹战争的关键时刻,审配(河北士)甚至不顾大体,将政敌辛评(河南士)在邺县的族人尽数诛灭,迁怒之意显见。

    至于郭图、淳于琼(河南士)分割沮授(河北士)兵权,孟岱(河南士)分割审配(河北士)兵权之类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考虑到袁绍集团的将校、谋主在《魏书》中均无独立列传,其忿争不和之记载却屡见史册,可知两大阵营的攻讦陷害,乃是袁绍集团中一以贯之的主旋律。

    河南、河北两派成因:

    从根源上说,它源自彼时的任官制度,即东汉的“三互法”。

    “三互法”最初禁止本地人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