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五十八章 善恶终有报,天道何昭彰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善恶终有报,天道何昭彰中 (第6/9页)

公相商。”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作者题外话】:历史上,伏完的确老jianian巨猾。

    伏完的几个儿子,也皆不成器。

    前文曾提及,刘协出关中,纳刘艾之计于陕县渡河遇险时,董承曾对伏皇后伏寿起杀心…

    董贵人若欲上位,则伏寿必须死!

    便是如此,伏德那个傻缺都没有及时保护住伏寿。

    伏寿当时有多危险,可想而知。

    刘协当时有多窝囊,可想而知。

    伏雅背后的高人,后文自会提及。

    赵旻如今的困境,其实也是一个高明无比的局。

    上一章提及“游侠”,这一章,咱们来聊聊“官匪”。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所谓“官匪”,便是披着官服的盗匪。

    在现代社会,“官”与“匪”自然是泾渭分明;但在古代社会,二者之间往往没有固定界限。

    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代。

    比如明朝中后期,准确来说,是自修仙皇帝朱厚熜朝起,对待辖区内的百姓,官军往往比匪军更加凶残。

    百姓做谚语,称“贼过如梳,兵过如剃”,甚至出现“杀良冒功”的恶劣现象。

    (官军)乃搜杀十余里外百姓论功焉,卒有追人至城濠斩首而去者,其语曰“借脑袋献功”。--《豫变纪略》

    因为古代官军有封建政府为背书,作恶时往往更加有恃无恐。

    因此也便出现大量借官方力量聚敛民财的案例。“官匪”不同于一般污吏,时代越早,敛财的手段便越发暴力且直接。

    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