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惊闻将生变,归心疾似箭下 (第8/9页)
反,说明他与陛下的本心相合;这就说明刘晔时常揣摩圣意,其心不轨。” 或恶晔于(明)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复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傅子》 实际这是诛心的毒计。因为即使刘晔的回答、与明帝的本心相合,杨暨依然可以诡称“刘晔的本志与陛下相反”。这其实是一个无解的悖论。 换言之,刘晔被信任还是被疏远,其实不在刘晔,而在明帝。要看明帝是否真的相信刘晔这个汉廷宗亲。 最终不出意外,刘晔被明帝疏远,“狂疾忧死”。与董太后、刘瑁、荀彧等人落得相同下场。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明)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刘)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傅子》 上一个发狂而死的,是刘璋刘季玉的三哥刘瑁。这个发狂而死…不用多说了吧? 毕竟明帝“持法深刻、动辄以小过诛杀大臣”,失宠的刘晔,恐怕亦不能免。 明帝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魏略》 刘晔的人生,清楚描绘了“前朝宗室”在新朝的尴尬境遇。 青年时代的刘晔,文武兼备,又曾在乱世诛杀英豪(郑宝),割据一方。 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傅子》 似刘晔般的枭雄人物,其实与刘勋、刘备的气质、履历颇为相似。只不过因为在曹魏没有掌兵的机会,因此逐渐退化为谋主型人物。 看刘晔在魏明帝朝始封侯,且食邑不过三百,爵位不过亭侯;便知道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