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六章 惊闻将生变,归心疾似箭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惊闻将生变,归心疾似箭下 (第7/9页)


    蜀将孟达来降(220),又是刘晔提前看出孟达“有苟得之心,日久必叛”。

    (刘)晔以为“(孟)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魏书刘晔传》

    结果曹丕又不听,还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一并封赏给孟达,赐达为散骑常侍(位同侍中),显贵无比。结果孟达在曹丕死后,果然叛乱,一如刘晔所言。

    曹丕的行为,有意无意地反映出了“敲打刘晔”的意味,即“篡夺者”内心深处对“汉室宗亲”的提防,因此魏朝皇帝对刘晔的“心理阈值”也就设得特别高。

    换言之,刘晔的计策如果正确,曹氏君主也未必肯听(基本是从来不听);但刘晔的计策如果不验;那便正好有了诛杀刘晔的理由。

    随着曹丕死去(226),曹叡继位,刘晔的前路似乎看到曙光。进爵东亭侯,食邑三百户。

    三百户耶三百户,真真大方!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明帝即位,进(刘晔)爵东亭侯,邑三百户。--《魏书刘晔传》

    从另一个角度看,刘晔在武、文两朝,屡建奇策,却连个“亭侯”都没混到,竟被提防到这个地步。

    然而,刘晔在明帝朝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便又遭构陷,最终竟被活活气死。

    如前所述,刘晔被长期猜忌,因此养成了“揣摩君主心思“的习惯。结果正是这个习惯,断送了刘晔的政治生命。

    因为刘晔善于揣摩对方心思,因此很受明帝喜爱。中领军(禁军主帅)杨暨对明帝说:

    “陛下可将心思反着和刘晔讲,如果刘晔与陛下回答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