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二虎争,大战终2 (第7/9页)
。 比如人所共知的“鸩杀”被美化为“忧死”云云。 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魏书十荀彧传》 彧病留寿春,cao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后汉书荀彧传》 荀寓(彧孙)官至晋尚书、寓子荀羽亦为尚书;荀悝(彧曾孙)为晋护军将军,追赠车骑将军;荀恺(彧曾孙)为司马懿外孙,官至晋征西大将军;荀顗(彧子)入晋为司徒、太尉、太子太傅。满门朱紫,显赫无比。 因此,陈寿对“袁绍的矮化”以及对“荀彧的美化”,很有可能受到西晋初年“官方环境”的影响。 毕竟从现实情况看,彼时的袁绍幕府,颍川系“群贤林立”(郭图、荀谌、辛氏兄弟等),冀州系“高士盈门”(田丰、审配、沮授等),且有袁绍旧部(许攸、逄纪等)并为羽翼。德薄力弱、二十来岁的荀彧,根本没有立锥之地。 荀彧出奔,与韩信相似,不过是“良禽择木”的现实举动,何曾心系天下?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须知,天子蒙尘、李傕郭汜攻屠颍川(荀氏老家)时,荀彧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跑。 而同为颍川高门的钟繇,彼时便随天子奔波西迁,两相比对,高下立判。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魏书十三钟繇传》 (彧)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魏书十荀彧传》 柳春新在《政在家门与汉末袁氏政权》一文中,称荀彧投曹,是出于“袁绍僭越”的不满。对此,云某持保留态度。 柳氏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