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4 (第3/4页)
也被蒙蔽了不成?当日到了大堂上,他就该把实情道出。如此,便不会有这一场风波。” 刑部尚书松一口气,请示道:“请皇上示下,此人该如何发落?” “听说他年纪不小了,大抵经不起刑罚。朝廷懒得杀这种人。”皇帝思忖片刻,吩咐道,“让他挂着诬告首辅的告示,游街三日,随后遣送回祖籍。 “另外,传朕口谕:日后万鹤年若再出言谩骂首辅,杀无赦!” “臣遵旨!” 这一场风波,便以董志和颜面尽失、锒铛入狱的结果得到平息。 至于如何发落董志和,皇帝还需好生想想。 次辅犯了最不该犯的错,让他心寒、失望至极,但如何惩戒这个错误,便要拿捏好分寸了。 怒极时恨不得把董志和千刀万剐,但冷静下来之后,想的便是此人多年来的功劳。 老话总说没功劳也有苦劳,其实真就是那么回事。 军国大事上的很多举措,向来是首辅提议、次辅反对。他总是心里认可首辅,对次辅的反对头疼不已,只是不可对任何人说罢了。 但长远来看,那就是他需要的局面,让臣子在反复争执期间,得到比首辅最先提出的更详尽更缜密的章程。 不得不承认,在这种事情上,董志和付出的精力不比程询少――挑错,偶尔甚至是吹毛求疵,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董志和一直都有用处。 其实,说到底,董志和若不跟他来这么一出,他真不会让他离开内阁,至多是狠狠地敲打训斥一通,让他把次辅的位子让给别人几年,退到低一些的位置,学学别人的治家、处事之道。 偏生董志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