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一场闹剧 (第2/5页)
掉管理后宫之责,等于间接废掉了她的皇后之位。 就在她彻底绝望的时候,那个讨厌的儿媳又在赵延昌面前替她说好话,让赵延昌收回了到口边的决定,让她暂时保住了身为皇后应有的统摄六宫之权。皇后敢肯定,如果没有太子妃那番建言,赵延昌肯定让张贤妃取代她了。问她的主意不过是走走过场,皇帝心里早有了“合适人选” 真是良人心似铁她嫁给赵延昌二十余载,为他生下了惟一的骨血,到头来,还不如外面的野女人。 那张氏表面跟她亲亲热热,背地里不知在赵延昌那儿上了多少眼药,协理?皇后冷笑,且看你能协理什么。 张氏给赵延昌当见不得光的外室,苦熬多年才混成小老婆,很伟大么?论起“苦熬”皇后敢拍着胸脯说,这宫里的嫔妃,没一个比她熬得更苦。 她们在外头是没名份,可也没有老巫婆成天打压啊。 每次想到太后老巫婆,皇后就对太子妃一肚子气。 都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她自己足足被太后欺压了二十年,每天唯唯诺诺,夹着尾巴做人,她何曾有过一句怨言? ——虽然后来把太后整得很惨,那也是无奈之下的自救之举,只怪太后欺人太甚,泥人尚有三分土性呢。 平心而论,那二十年,她的确做到了“孝顺”二字,试问堂堂王妃,有谁像她那样忍气吞声,而且一忍就是二十年? 她的儿媳妇倒好,不仅不到她面前承顺巴结,还事事抢风头。嫁给太子不过两三年,其风头之健,甚至超过了太后。 太后处处为难俞宛秋,想尽千方百计往东宫塞女人,计较太子妃的出身其实是次要的,重孙都添了,哪个祖母还会在乎这些。皇后揣摩太后的心理,应该和自己一样,只是看不惯那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