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1章 兴建关中水渠 (第3/4页)
,环视一周。 是灌既的问题吗?要知道,关中平原此时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过去在秦国治下的时候,关中大部分地方还是牧场,水草丰美,但是耕地不多,有五分之三的耕地都没有被开垦出来。 就算开垦出来了,没有足够的水源灌既,粮食的收成还是欠佳的。郑国渠! 庆忌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一项伟大工程。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 此举适得其反,促使秦国更加强大。史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既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 “郑国渠”…… “伯噽,地图拿来。” “诺!”庆忌接过了一张羊皮地图,然后跟群臣一起席地而坐。 “二三子,寡人欲在关中兴建一条大型灌既渠。” “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庆忌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群臣。 泾河从长安郡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 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吴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既区最高地带。 这样一来,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既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既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 “大王圣明!”群臣都尽皆恭维道。 “鲁班。” “臣在!” “修建这关中水渠之事,交给你全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