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_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跑跑步,认认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跑跑步,认认字 (第4/6页)

庆认为那贼人不是主动行凶的,因为是皇家警察先动的手,这是属于一种反抗心理,他本身不怀有杀人之心,他只是想抢劫而已,判死刑就太重了。

    但是大理寺就认为刑部的卢承庆太偏袒这些贼人了,大理寺的官员都认为这贼人藏有凶器,是有杀人之心的,按照律法该判绞刑。

    唐朝对于罪犯的动机是很看重的,在唐律里面就屡屡提到了这一点。

    两方就争执不下,韩艺他们没有发言权,听得也是很入神,特别是韩艺,觉得他们的观点说得太棒了,放到后世去都能用得着。

    结果这个看似简单的行抢案,而且是由唐朝最高司法机构主审,竟然在第一日没有出结果!

    这立刻引起了百姓的重视,民间也是争相讨论起来。

    所以说,伟大的时代,总有伟大的理由。

    在唐朝,政治案件跟其他朝代没有两样,那都是权力斗争,没有对错,只有胜负,但是涉及到百姓,那还是非常谨慎的,现在大理寺监狱里面一共才关押四十九人,死刑犯一人,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死。

    在当日晚上,李治可能比较闲,直接在两仪殿开专门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唐朝的律法就是这么出来,皇帝和大臣商量,你问我答,经过反复研究,才制定一条律法。

    商量了一晚上,最后的结果就是大理寺依法判决绞刑,维护律法的权威,这律法不能破坏。但是,这皇恩浩荡,又改为“加役流”,这个“加役流”是李世民当初设立的,以前李渊免除部分死刑,改为断右趾,但是李世民还是觉得太残忍了,于是又设了加役流,等于是发配三千里,劳役三年,反正就是让这人去西北做苦力,正好那边也需求苦力。

    至于剩余的三人,都判劳役三年。

    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